13105766123
当前位置:台州信息网  -  本地文章  -  本地消息

你会做“景泰蓝”吗?找她,免费学!

2024/4/28 8:32:57

来源:台州日报

浏览量:113

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起源于元朝,盛行于明朝,是我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之一,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往今来,众多工艺大师在前人的基础上传承并创新,让珐琅工艺薪火相传、日臻辉煌。在玉环,也有一位手作人,致力于传承和推广这门工艺,她就是陈菊女。



近日,笔者走进陈菊女的工作室,小小的房间摆满了掐丝珐琅的工具及作品,让人耳目一新。“这幅是牡丹图,这幅是山水图,这幅孔雀图,是我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制作的……”陈菊女笑着说,“如果有邻居或者朋友过来参观,看中哪幅作品,我都让他们直接拿走。”



陈菊女今年65岁,是土生土长的玉城人。她告诉记者,学习掐丝珐琅,并非为了盈利,而是单纯喜欢,在她很小的时候,便接触了这门工艺。“那时我大概八九岁,跟着外婆一起生活,经常看到她拿着铜丝、颜料等工具做庙里的佛像,我很感兴趣,就想着长大了学。只可惜等我长大了,外婆已经不做了,而我也忙于工作和家庭,腾不出时间。”陈菊女回忆道。



从医院退休后,陈菊女开始寻找一些兴趣爱好,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一次偶尔机会,她在抖音上刷到了掐丝珐琅,童年的回忆顿时涌上心头。她心血来潮买来了一大堆材料,开始探索这古老艺术,结果了解愈多,迷恋愈深。



“掐丝珐琅依托铜、金等胎体,用细薄的扁铜丝烧制后掐成各式花样,再在铜丝隔间填充珐琅釉彩,经反复烧制、镀金,形成夺目的工艺制品。”陈菊女介绍,历史上,该工艺品多供奉于宫廷,其造型、装饰、色彩及做工繁琐奢华,难以在民间普及。如今通过现代制作工艺的革新,用扁金丝来替代原来的扁铜丝,载体也更加丰富,如陶瓷、玻璃、木板等,让民间制作成为可能,并呈现出令人惊喜的艺术效果。


为了学到更专业的掐丝珐琅技艺,去年,陈菊女特意跑到郑州,拜师学艺。“师傅看到我这么大年纪了,还千里迢迢跑过来学习,十分感动,把他会的技能都教给我了。”在陈菊女看来,掐丝珐琅的步骤虽不多,但对耐心和细致要求近乎“苛刻”,金丝的长短、曲线的弯度、色彩的搭配,都不容许半点马虎。


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下,陈菊女终于掌握了掐丝珐琅工艺。学成归来,她在自家一楼开了间工作室,一有时间,就钻在屋里制作掐丝珐琅作品。“我最喜欢做掐丝珐琅画,花鸟、山水、人像,都可以做,特别是封上水晶胶之后,亮晶晶的,还不褪色,非常好看。”陈菊女说。



除了在工作室创作,今年,陈菊女还开始在老年大学上课,传授掐丝珐琅工艺,目前已有10多名学员,上了6节课。看到越来越多年轻人对这门传统工艺感兴趣,陈菊女打从心里开心,她期盼更多的人能够加入掐丝珐琅的学习中,让它应顺着时代潮流,焕发出全新的生机。


“我承诺免费教学,不管老少,只要感兴趣,都可以来工作室找我学习,我愿意倾囊相授。”陈菊女说,虽然自己已是晚霞,但晚霞发出来的光,也可以很灿烂。


来源:无限玉环

编辑:杨能勇

审核:李明锦

监制:包建永

来源:台州日报

台州生活网 www.0576.com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3105766123
  • Q Q: 1860576
  • 微信: 13105766123
  • 客服微信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台州信息网”版权所有  |  ICP证:苏ICP备2023016660号-5  |  技术支持:框分类信息系统(v2024.1)  |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