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单位实习,要注意哪些?请看这一条推文
2024/8/20 9:44:06
来源:台州日报
浏览量:57
正式进入职场之前,每个大学生都会有实习经历。
同样的实习时间,不同的学生开出不同的花来。有的学生留岗并升职,有的学生只留下在岗摸鱼吃瓜的记忆,有的同学甚至中途退出……
用人单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实习生?哪些行为是在岗实习生所忌讳的?
一
今年6月底,仙居县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仙居县博物馆,通过公众号对外招收实习生。
“50多人投了简历,最终我们招了3个,其中2人辅助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还有1人负责博物馆馆藏文物整理工作。”仙居县博物馆副馆长刘建红介绍。
为了更早锻炼自己,来应聘实习岗位的人群中,不乏初中生和高中生。“最小应聘的年龄是16岁,他的简历制作得很用心,上面罗列了他的在校情况,写明了他会视频拍摄剪辑等技能。我能感受到他对这个岗位的兴趣。”刘建红说。
考虑到专业的契合度,最终被录取的3名实习生,学的是历史学、建筑学的大学生。
招收实习生,一家用人单位的考量标准是什么?
“参照我们社招的岗位,实习生需要有相应的专业背景,比如人力资源岗位,它需要有工商管理或者人力资源相关的专业。站在实习生的角度来说,他们投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实习岗位,被录用的机率更高。”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招聘COE陶李敏介绍。
杰克车间
在学历、专业背景相当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喜欢实习期更长的实习生。“如果实习期只有半个月或一个月,你还没进入状态,实习期就结束了。招暑期实习,我们一般会招两个月以上的。像我们公司人力资源岗位,实习生春季过来配合我们春招,秋季过来配合我们秋招,暑期配合我们培训应届毕业生工作。我们可能全年都需要实习生,如果一个实习生的实习期很久,省去了用人单位反复找实习生、带新人的过程。”同样的实习期,当一个实习生能快速到岗,则会被优选。
简历,是用人单位对一个实习生的第一印象。有些实习生递交上来的简历,只填写了学校或者名字,有些甚至连名字都是假的。当你投递出去的简历,几天没有反馈,这时,积极主动可能会有惊喜。“当我们社招的实习岗不是很紧急时,我们可能不会及时去联系你。这时实习生的主动性很关键,你可以打电话咨询,我们觉得你的意向度很高,你的成功概率也会高一点。”陶李敏说。
二
椒江的汪佳静是大一学生,学的是环境检测专业,面对实习这件事,她有种迷茫感,“担心自己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也担心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害怕从事相关工作时遇到困难。”
汪佳静的担忧,是很多大学生的共性。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些大学生实习中会不清楚自己的具体职责,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与其他同事进行合作。
一个合格的实习生,在职场中,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呢?
如果你去实习,在仪容仪表上,一定要给人清爽的感觉,穿拖鞋、背心或者短裤短裙,都不是很合适。
责任心,是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安排给你的任务,如果没有上心并及时反馈,其实会影响用人单位的工作安排。”陶李敏说。
“实习生辅助我们做文物普查工作时,要参与野外调研,这些文物大多在山野,饭点有时都无法保证,因此需要实习生有责任心。”刘建红说,做文物普查时,工作人员可能要坐车两三小时再徒步上山,条件非常艰苦,如果测量的文物较为复杂,他们就得在野外呆上一天时间。“目前来看,我们实习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高,你提出要求,他们都能及时做好。”
文物普查
事实上,实习生在岗位上从事的往往是辅助性工作,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的要求也不会太高。工作中遇到困难,一本笔记本,可能帮上大忙。
“带你的师傅给你安排工作时,你要学会记录他的要求、时间,如果没有给你明确时间,你要自己学会反问。一天工作结束后,花5分钟时间复盘,今天做了哪几样工作?进度怎么样?是否反馈给你的师傅了?这样,他们给你安排工作才会放心,也会把握好整体工作节奏。反馈工作的时候,也是实习生得到工作指点的好机会。”陶李敏建议。
当然,实习工作中的时间观念、个人安全问题,也是大学生进入职场后,需要正视的。
三
当我们谈论实习时,实习工资是绕不开的话题。一个实习生挑选岗位,如果把实习工资作为最高标准,他可能失去了实习中最重要的东西。
“有些学生找实习岗位,会相互攀比谁拿的实习工资高。我希望学生能认识到,自己是去学习增长本领的,挑选企业待遇是后期找工作的事情。”台州学院教务处副处长范剑说,有些企业为了快速招到学生,开出很高的实习工资,导致学生这山望着那山高,无法沉下心学习。“我们更希望企业能给学生职业规划指导,让他们在岗位上学习到敬业精神、吃苦耐劳以及精益求精的精神。”
相比实习工资,一个实习岗位潜在的价值,才是学生应该最为在意的。“我认为大家找实习岗位,更多是为了积累经验,而不应该抱着我要赚多少工资的想法。你要看这个企业提供的实习机会,对你后续求职有没有帮助。”陶李敏见过一类实习生,一直踏实做事,做着做着甚至签三方协议转正的也有。
通过和学生交流,范剑发现,现在的大学生个性很强,找实习岗位时,他们希望双休,希望有独立的空间,甚至希望用人单位能格外关注自己。“有些学生实习时不愿意住在企业员工宿舍,搬到外面租房子住。”
对于加班这件事,有些实习生意见很大。一般情况下,企业和实习生对接时,会提前说明加班的情况。入职后的实习生抱怨加班,并且在企业传播负能量,并不是一个妥当的行为。
除了主观认知,一些客观因素,也会导致学生对实习这件事,认识不到位。
近几年,时间冲突,成了学生实习越来越大的因素。一般来说,大四学生的实习时间,容易和考公、考研、毕业设计时间相冲突。“我们有五六成的学生,会选择考研,这些学生实习时往往同时备考,实习质量就会受影响。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学校也一直在想方法破解。”
另外,有些家长希望孩子回老家工作,这也导致学生实习时,不会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有些学生家里条件不错,不在乎实习过程,要摸鱼就摸鱼,要吃瓜就吃瓜,这种情况也不鲜见。他对个人真正的实习要求,都是认识不太到位的。”范剑说。
在台州,就业见习“前程无忧”
就业见习,是帮助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增强岗位实践能力,促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
2021年以来,台州市坚持实施“万名大学生在台就业见习计划”,全力打造“梦起见习 乐业台州”品牌。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有见习基地493家,每年开发见习岗位5000个以上,累计组织2.12万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开展见习,其中有5300名青年在台实现就业。
又一年见习季,如何提高就业见习“含金量”,实现人才和企业的“双向奔赴”?今年台州的就业见习,又有什么新动向呢?
优化见习政策
就业见习,是到人社部门认定的就业见习基地进行见习锻炼、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就业能力的就业准备活动,目的是为了让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参与岗位实践锻炼、积累工作经验,有效提升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增强岗位稳定性。
那么,哪些人可以参加就业见习呢?台州市就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6周岁—24周岁失业青年的基础上,台州市进一步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校园延伸,将毕业前一年的在校大学生纳入见习对象范围。”
就业见习期限,一般为3—6个月,累计最长不超过12个月。见习人员被见习单位留用的,可提前结束见习。
见习期间,见习基地为见习人员发放不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的基本生活补助,其中被评为市级和省级就业见习示范基地的,补贴标准分别提高10%和20%,并为见习人员缴纳综合商业保险或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为来台见习人员充分提供政策扶持。
一方面,针对部分企业因见习不足3个月不予见习补贴、担心投入过多而不愿吸纳见习人员等情况,及时调整政策为“不满3个月提前结束见习人员,也给予60%见习补贴,对见习不足月部分按实际见习天数给予见习补贴”;另一方面,允许作为见习基地的总公司,安排见习人员在台州内的分公司见习,极大减轻企业吸纳见习的“后顾之忧”,提升见习的灵活性和岗位契合度。
同时,对留用见习人员的企业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对见习期未满就与见习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的,给予见习单位剩余期限见习补贴,并对吸纳见习人数多、促进就业成效好的就业见习示范基地,给予每家1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真金白银鼓励企业留用见习人员,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向选择。
深化见习服务
今年7月,云南文山学院学生组团来到台州,开启为期半年的就业见习生活。据了解,自2021年文山学院与台州市人力社保局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已连续三年组织133名学生来台“组团见习”,38名学生留台就业。
云南文山学院学生组团来到台州见习
这是台州建立“组团见习·双向奔赴”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缩影。
近年来,台州组织开展“万名大学生在台就业见习计划”“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促进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系列活动,主动进校园、进社区、进商场,开展见习政策宣讲服务,并在各类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中同步推出见习岗位,将政策咨询、见习指导贯穿其中,更好地推动见习供需双向对接。
“见习一方面是正式就业前的准备阶段,另一方面也能有效解决企业阶段性用工短缺问题,是一个双向交流对接、深度了解的过程。”为此,我市创新开展了“身临企境·求职游学”体验活动,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和见习单位“牵线搭桥”。
活动先后邀请昆明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等高校学生走进台州企业实地参观,沉浸式体验企业的生产、生活情况,近距离了解行业发展态势、企业工作形态以及行业对于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让学生对自身职业发展和认知更清晰。
2022年暑期举办的就业见习空中双选会云直播专场,优选30余家见习基地线上展示,开展就业见习政策推介、优质见习岗位推介等,吸引16.6万余名学生在线观看,留言互动达3.78万条。本次活动依托台州就业招聘网,全新升级就业见习平台,实时归集、发布全市见习岗位信息,实现高校毕业生“一键见习”。
为了满足各类人才个性化、多元化的见习需求,今年台州全市新开发见习岗位5940个,其中管理、技术、科研类见习岗位占比达81.96%。
“我们结合见习人员的就业意向、文化层次、技能水平,梯次设置实现不同行业、不同学历层次的见习岗位全覆盖。按照质量并重原则,持续提升管理类、技术类、科研类等岗位募集比例。同时,每年扩大开展两次集中申报,引导更多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认定为见习基地。”台州市就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何提升见习实践的“获得感”?目前,全市见习基地见习导师已实现100%全覆盖。见习基地设置专职见习导师,安排实践经验丰富、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的技术或管理人员作为导师,与见习人员建立师徒关系,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企业环境,快速掌握工作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和职业素养。
同时,实行“一人一企”对接服务机制,安排专人跟进了解见习情况,鼓励见习基地留用吸纳见习人员。对见习后未留用的人员,安排专人做好后续跟踪帮扶,持续提供岗位信息、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等“1131”帮扶服务。
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见习人员进行操作
实习见习如何落到实处?
正值暑期,又是一年实习见习季。实习,是在校生走出高校象牙塔、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而见习,是毕业生开展岗位实践锻炼的就业准备环节。无论是实习还是见习,似乎成为名企大厂的“敲门砖”,求职简历的“加分项”。 不同年代的年轻人,从被动“分配”实习到主动“卷”实习,经历了各自的青涩与困惑。有人怀着初涉职场的热情,却陷入“空头实习”的尴尬处境,只能沦为打酱油的廉价劳动力。有人为了提升求职竞争力,不惜重金实习、付费内推,非但没能得到想要的实习机会,还交了不菲的智商税。 如何破解实习期的困局,让实习更有“含金量”,需要各方合力。 作为求职者,实习短暂,但学习漫长。实习本就为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提供了低成本试错的试验场,也为未来的择业就业提供了方向。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成才观,要知道,实习的路上没有捷径,“付费实习”“实习造假”是行不通的,在实习中学到的与人相处之道、解决问题之道,才会成为人生弥足珍贵的经验。 身为用工方,招人为先,但用人为重。企业也需修炼招才引才的“内功”,方能招得来、留得住人才。比如建立完备的实习生招用制度,配备专业的带教老师,定制专门的实习计划,保障实习生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在平稳度过实习期的同时,能学以致用,有所收获。 各地高校、人社部门等,作为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也要为实习落在实处作文章。比如,高校可与企业对接,开展求职游学体验活动,让学生走进企业实地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实现校企的“双向奔赴”。地方人社部门也应致力于人才与企业之间的供需对接,积极开展实习专场招聘会、双选会等,定期开展政策咨询、实习见习指导服务,为青年实习保驾护航。 实习见习,是无数年轻人梦开始的地方。要让实习见习未来可期,而非沦为求职路上的一声“叹息”。
编辑:吴世渊 审核:诸葛晨晨 监制:于鹏
来源:台州日报
台州生活网 www.0576.com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